2011-02-04

時代變遷中的台灣紙幣

裡主要是蒐集大紀元的「時代變遷中的台灣紙幣」()、() 的報導,其引用的連結資料中之照片已完全被移除,再加上蘋果日報的「台灣紙幣 風雲百年」部分珍貴紙鈔報導。另外,有一部落格的文章,紀錄有同幣值、卻不同顏色的狀況,由於只有正面、沒有背面,我只有copy其中三張,其他的請自行前往觀賞。


「台灣民主國」官銀票
1895年(清光緒21年,日本明治28年)清廷戰敗,簽訂「馬關條約」割讓台灣、澎湖,結束滿清對台212年的統治,開啟日本在台統治50年歷史。當時,台灣人抗拒日本接收,自立「台灣民主國」,推舉唐景嵩被為總統,因軍儲將盡、因應變局發行「台南官銀票」救急;分別有「護理台南府正堂忠」(者簡稱「台南府」)、「官銀錢票局」(簡稱「總局」)壹大員、伍大員、拾大員各3種面值。但是「台灣民主國」僅維持148天,「台南官銀票」成了紙幣收藏圈珍品。



日本統治時代
日本在台發行第1張鈔票。1898年(明治31年,清光緒24年)設「株式會社台灣銀行」隔年,發行可與壹圓銀幣兌換的「銀券」,面值有壹圓、伍圓、拾圓、伍拾圓;圖樣正面採用1872年,日本發行「明治通寶」,上有鳳凰、下有雙龍。由於銀券無法在市場上流通,流傳的量少,若品項良好或全新,目前市價至少50萬元。


1914年、1932年和1933年版的紙幣,名叫“台灣銀行券”,發行銀行的名稱含有“株式會社”等日文用詞,並有“大日本帝國……”等字樣。

台灣銀行大正改造券壹圓(1914年版1元)
1914年(大正3年),日本統治臺灣已屆20年,臺灣總督府確立的「農業臺灣,工業日本」的政策頗具成效。由於積極推動農業改革,稻米和蔗糖產量大增,臺灣經濟漸趨穩定,貨幣需求上升,3月3日起陸續發行新版紙幣大正改造券,從直式改為橫式。


台灣銀行大正改造券拾圓(1914年版10元)


台灣銀行大正改造券五拾圓(1914年版50元)


台灣銀行昭和拾圓(1932年版10元)
台灣銀行大正改造券發行後,流通了10多年,由於印刷和製紙技術的進步,以及為了防止偽造、變造,於是設計新款式的紙鈔。


1933年版1元


1937年(昭和12年)印天皇皇運無盡「菊章」百元券,正面有台灣神社;背面印檳榔樹,台灣人俗稱「青仔欉」。當年此鈔票面額過大,百姓難入手,因此用「沒見過青仔欉」嘲笑沒見過世面的人。




臺灣銀行舊台幣券
民國35年(1946年)5月20日,臺灣銀行經財政部核准,改組成立,仍定名為「臺灣銀行」,資本總額臺幣六千萬元,因為當時臺灣情形特殊,臺灣銀行仍取得發行紙幣特權,不同於一般省銀行。先發行壹圓、伍圓、拾圓面值新版臺幣(現在稱為舊臺幣),後陸續發行各種不同面值的紙幣。1946年、1947年版的紙幣,因台灣已經光復,故紙幣上出現了孫中山先生的頭像,名叫“台幣”,發行銀行為“台灣銀行”。

1946年版1元


1946年版5元


1946年版10元


1946年版100元


1946年版500元


1947年版100元


1948年,發行「定額本票」,做工較粗糙就像鬼畫符,因此,俗稱「土符仔紙」。


1948年版1000元


1948年版10000元



臺灣銀行新台幣券
民國38年(1949年)6月16日,台灣省政府宣布實行幣制改革,發行「新台幣」,將舊日台幣稱為「舊台幣」,舊台幣4萬圓兌換新台幣1圓,兌換時間到當年的12月31日為止。票面上不再標注“台幣”字樣。是年出現了豎版,且背面出現英文“台灣銀行”的字樣和標注的幣值。

1949年版5元


1949年版10元


1949年版100元券印製當時並未發行,1961年才發行,發行時間極短,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全新品。


1949年版10000元


浙江省溫嶺縣大陳島專用「限大陳地區通用券」,面值有壹角、伍角、壹圓、拾圓,1955年,政府退守,通用期僅855天,量少稀有,堪稱台灣鈔票之首;4張一套品相完美,市價曾到100萬元。


1950年政府為穩定金融秩序,針對金馬地區,各發行當地通用券;在收藏市場,只要是離島通用券,有高度收藏價值。


1954年版0.01元


1954年版1元


1954年版10元


1955年版5元


馬祖地區1955年版5元


1960年版10元


1961年版1元


1961年版5元


1964年版50元


1964年版100元



1969年版的紙幣上出現“中華民國”的字樣。在此之前,僅有以民國紀元的年號中帶有“中華民國”字樣。

1969年版5元


1969年版10元


1970年版50元


1970年版100元


1972年版50元


1972年版100元



在1989年9月1日以前,台灣與金、馬地區的貨幣不通用。台灣銀行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,發行了只限在金門、馬祖地區流通的紙幣 。

馬祖地區1972年版100元



1976年版的紙幣上,開始出現蔣介石的頭像,而蔣介石於1975年4月5日去世。

1976年版10元


1976年版500元


金門地區1976年版10元


1981年版500元


1981年版1000元


1987年版100元



1999年版的紙幣,其漢字排版順序改為自左至右的形式。同年版的不同面額的紙幣上首次出現了兒童肖像,發行銀行的名稱也由“台灣銀行”改為“中央銀行”。

1999年版50元


1999年版1000元


2000年版100元


2000年版500元


2001年版200元


2001年版2000元


2004年版1000元


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由於Google留言系統與Facebook留言系統互相衝突,若先有Google留言,煩請繼續用此系統留言;反之,若先有Facebook留言,請繼續用Facebook留言。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Real Time Analytics